柑橘绿霉病,指状青霉属半知菌亚门。危害对象为柑橘、柚子等。
症状
贮藏期的首要病害,果实上病部先发软,呈水渍状,2-3d后产生白霉状物(病原菌的菌丝体),后中央出现绿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子实体),嗅之有闷人的芳香味,很快全果腐烂,果肉发苦,不堪食用。
绿霉病白色霉层环较宽,以贮藏中后期发生较多,仅长在果皮上,霉层常黏附于包装纸上,能闻到一股芳香气味。
绿霉病(图源:百蔬君)
传播途径及危害规律
可以在各种有机物质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扩散在空气中,通过气流传播,萌发后的孢子必须通过果皮的伤口才能侵入危害,引起果实腐烂。以后在病部又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高温高湿条有利于发病,在25-27℃发病最多,如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果,果皮含水量高,易擦伤致病。
柑橘绿霉病病菌冬季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等形式潜伏在园内的有机物里面过冬,等到春季气温达到18-27摄氏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时,病菌就开始大量繁殖生长。
柑橘绿霉病的病菌主要通过风进行传播,果实上的伤口和果蒂最容易成为病菌入侵的部位,所以对虫害和其他机械性伤害造成的伤口需要及时用药保护,防止病菌滋生。
防治方法
搞好果树修剪,要通风透光,清除病虫果、枝、叶,减少病源。
加强肥水管理,使树体强壮,果实抗病性强。
果实采后进行防腐药剂处理, 可选用防腐剂有多菌灵250-500倍液、托布津500-1000倍液、苯来特250-500倍液、抑霉唑500倍液、1%仲丁胺0.1ml等、噻菌灵1000倍液、枯腐净250-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