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常自果实蒂部开始发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皮革质,通常没有黏液流出,后期病斑边缘呈波纹状,深褐色,在向脐部扩展过程中,果心腐烂较果皮快,故又称为“穿心烂”,病果味酸苦、种子褐变。

褐色蒂腐病果剖开症状(姚廷山摄)

传播途径

该病的病原为柑橘囊孢壳菌,无性阶段为蒂腐色二孢菌,病菌在病枯枝、病树干及死树皮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病菌从果蒂或从果柄的剪口侵入,在贮藏运输期间发病,发病和果实腐烂的最适温度为27~30℃,若温度高,湿度大,发生严重。

防控要点

1、生长季节结合黑点病防治,减少果实带菌;

2、晴天采收,不要雨后或露水未干时采收,一果两剪,运输、包装过程中尽量避免果实机械损伤;

3、采收后24 h内用咪鲜胺或抑霉唑等保鲜处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