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煤烟病又称煤病、煤污病,是柑橘生产上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症状

  • 发病初期,在为害部位表面形成黑色或暗褐色霉层,后渐次扩展,形成煤烟状黑色霉层,霉层上散布黑色小点(闭囊壳或分孢器)。

    为害叶片时,在叶片上产生灰黑色煤污,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

    为害幼果时,造成幼果腐烂脱落;为害正在成熟的果实时,造成果实色差、味酸,商品果率下降。

  • 根据病原种类不同,霉状物的附生情况也各不相同。多达30种,均属子囊菌门真菌。

    柑橘煤炱属Capnodium cittri Berk.et Desm. 的霉层为黑色薄纸状,易撕下或自然脱落。

    柑橘刺盾炱属Chaetothrium spingermm (Hohm.) Yaman 的霉层似锅底灰,手擦之即成片脱落,多生于叶片表面,霉层下面的组织一般颜色正常。

    巴特勒小煤炱菌Meliola butleriHeH Syd. 的霉层呈辐射状小霉斑,分散于叶面及叶背,不连片,严重时一叶有数十至上百个小霉斑,该菌直接寄生在叶片上获取营养,不容易脱落。


柑橘煤烟病症状(图源:百度百科)

传播途径及其发病规律

  • 全年都可发生,以5—6月和9—10月发病最烈。多发于栽培管理不良、植株高大郁蔽、透光条件差、潮湿的果园。

  • 病菌大部分种类以蚜虫、蚧类、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分泌物为营养进行生长繁殖,辗转危害。

  • 病菌以菌丝体及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昆虫传播,繁殖,重复危害。

防控要点

  1. 加强橘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整形修剪,促使果园通风透光,起垄栽植,改善土壤潮湿状况,清除病残枝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传播。

  2. 在日常施肥中,秉承“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原则,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有效结合基肥和追肥,促使新梢抽发整齐、比例适宜,不断更新树冠,恢复树势,提高抗逆能力。

  3. 药剂防治。春季芽开始萌动时和开花前各喷1次吡虫啉+多菌灵,重点防治蚜虫;5月中旬起用多菌灵全树冠喷雾,连用2~3次,每次间隔7~10天,重点防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7—9月交替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防治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切断病菌营养源,减轻来年虫口基数,可有效防控煤烟病发生。

  4. 向橘园释放橙黄蚜小蜂、黑刺粉虱黑蜂等天敌;水源充足的地方,可每隔1月用水冲洗受害枝、梢、叶1次,减轻病害程度。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