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简称“虫䗛”,竹节鞭,属有翅亚纲下的直翅总目,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

危害特点


  • 一般多是生活在竹林或者森林中,在白天或者黑夜时都会取食,但多数是在傍晚取食。通常都是以灌木或者乔木的叶片为食,尤其是尤加利树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栎类的树木。
  • 主要取食危害寄主叶片、嫩梢、叶柄,严重时可将整叶食净,致大树枯梢,甚至死亡。


竹节虫成虫(图源:百度百科)

习性

  • 行动:

    竹节虫行动迟缓,白天静伏在树枝上,晚上出来活动,取叶充饥。竹节虫在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植物上,具拟态和保护色。由于它们看上去非常像小树枝,所以一般不会被敌人发现。竹节虫伪装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动时才会被发现。

  • 食性:

    竹节虫大多为杂食性,取食时间也较长,而且随着虫龄的增加,个体食叶量增大,故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危害期。

  • 天敌: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旋小蜂科Eupelmidae、青蜂科Chrysididae和尖胸青蜂科Cleptidae的一些种类,台湾报道主要寄生于卵内。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鼠类、鸟类中的鸦科Corvidae和卷尾科Dicruridae的一些种类。此外,多种蚂蚁、蜘蛛、螳螂、变色树蜥也可捕食竹节虫的若、成虫。

防治要点

  1. 人工捕杀:3-6龄的竹节虫有假死性,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人工捕杀。可将其震落,利用傍晚成虫下树是捕杀。

  2. 生物防治:可用苦烟乳油喷洒,每亩用40克左右;可喷洒无公害的农药,如阿维菌素灭幼脲3号悬浮剂,施药后24小时会中毒死亡;可释放寄生性天敌(旋小蜂科 Eupelmidae 、青蜂科Chrysididae 和尖胸青蜂科 Cleptidae),捕食性天敌(鼠类、鸟类中的鸦科 Corvidae和卷尾科 Dicruridae 的一些种类);还可以在林区施放白僵菌或白僵菌与溴氰菊酯混合使用。

  3. 化学防治:在四月到五月中旬开始喷洒防治,药物可选敌杀死或者乐果乳油。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