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丁虫,又称爆皮虫,是鞘翅目吉丁甲科昆虫的总称。

生活习性

  • 成虫在白天活动,喜欢阳光,通常栖息在树干的向阳部分。

  • 飞翔能力极强不易捕捉;但当它们栖息在树干上时,却很少爬动,行动迟缓。

危害

  1. 白蜡窄吉丁虫:幼虫蛀入树干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危害,皮下蛀道扁平,宽扁形横向弯曲;蛀入边材后,蛀道加长、加宽,充满褐色粪屑,树皮出现纵裂;成虫羽化孔呈“D”形。

  2. 杨锦纹吉丁虫:雌成虫喜选树皮缝、轮枝节及伤口处产卵,常有卵壳残存;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枝干上有侵入孔,随龄期增加,依次进入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危害,蛀道弯曲扁平;受害树皮表面有油渍样指甲大小的圆斑,黄褐色。

  3. 杨十斑吉丁虫:初孵幼虫直接蛀入树皮内危害,多在近地面25厘米处危害,随龄期增加进入木质部危害;虫道多数似“L”形,长2~3厘米。


    杨十斑吉丁虫危害症状(图源:百度百科)

  4. 苹果小吉丁虫: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皮表变黑褐色,随虫龄增大,逐渐向深层危害;在粗大枝干内危害,蛀成弯曲状不规则的蛀道,外部形成坏死伤疤。


    苹果小吉丁虫幼虫(图源:百度百科)

  5. 六星吉丁虫:雌虫喜选树干下部、衰弱木的皮缝产卵,蛀道弯弯曲曲,受害部位常流出红褐色树液。

  6. 梨金缘吉丁虫:幼虫在枝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蛀道弯曲、塞满粪屑;被害处外表变褐色至黑色,后期纵裂;羽化孔呈扁圆形。


梨金缘吉丁虫成虫(图源:百度百科)

7.核桃小吉丁虫:幼虫在木质部、韧皮部蛀食形成螺旋形蛀道,细枝上可形成环道,褐色粪屑充满其中;受害部位常出现瘤状或指甲印状伤痕(有褐色黏液流出),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

防治要点

  1. 加强检疫。吉丁虫的卵、幼虫、蛹隐藏在树皮下,易随接穗、苗木、原木的调运远距离传播。生产上应加强检疫工作,严防传播蔓延。

  2.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降低虫害基数。

  3. 物理防治。诱剂诱杀;灯光诱杀;饵木诱杀;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杀。

  4.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注重天敌的繁育和释放,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化学防治。在虫情暴发或采取上述防控措施效果不显著时,针对吉丁虫不同虫态选择适当药剂,采取化学防治。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