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鳞翅目,灯蛾科。别名: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生活习性
幼虫一般为植食性。
灯蛾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可达数百粒。
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行动敏捷。老熟后入浅土于落呈叶等被覆物内结茧化蛹。
灯蛾幼虫(图源:百度百科)
危害
要危害十字花科、豆类及大葱等蔬菜。
幼虫食害叶片。初龄幼虫群集危害,3龄以后分散,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
防治要点
蔬菜采收后及时耕翻,铲除杂草,消灭一部分留在表土或作物残株内越冬的虫体,从而减少虫源。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15%安打乳油3000倍液、4.5%云大安治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
在低龄幼虫期或在虫害发生区释放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最提倡的防治技术。防治灯蛾科害虫的寄生蜂有周氏啮小蜂等;捕食性昆虫有草蛉幼虫、方斑瓢虫等;食虫鸟类有杜鹃;其他动物有蜘蛛、鼹鼠等;微生物防治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