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马拉巴栗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脱水耐性的形成与可溶性糖之间的关系。 【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拉巴栗种子和离体胚为试材,观测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以及种子和离体胚的脱水耐性变化。 【结果】开花后30~70d是种子最快膨胀期,花后50d开始形成脱水耐性,50~70d种子脱水耐性逐渐增强,70d种子脱水耐性最强,80d脱水耐性转而下降,完全成熟时(90d)再轻微上升,其脱水耐性的强弱顺序为:70d>90d>80d>60d>50d,离体胚的脱水耐性与种子的情况相似,其脱水耐性顺序为:70d>80d>90d>60d>50d>40d。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初期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含量较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蔗糖和麦芽糖含量从开花40d后急剧增加,寡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花后50d形成,并一直保持较高含量,其中,蔗糖和水苏糖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开花后70d。在种子发育中,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的比例一直下降,90d时两者比值达到最低,此时寡糖含量也略有下降,寡糖/蔗糖比值达到最高,推测80d后种子可能由发育状态转入萌发状态。 【结论】马拉巴栗种子脱水耐性与种子发育时期有关,棉籽糖和水苏糖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形成的重要因子,种子脱水耐性强弱与棉籽糖和水苏糖等非还原性糖的含量及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比值密切关联。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