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GyrA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阐明与染色体无关的细菌耐药性或耐药基因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特点,阐明控制抗菌药使用对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作用。 【方法】用PCR方法扩增了细菌GyrA和ParC基因;用耐四环素(TE)、氨苄青霉素(AMP)、复方新诺明(SXT)的大肠杆菌做供体菌,对TE、AMP、SXT敏感的大肠杆菌作受体菌,进行了体外结合传递试验;用耐药菌株在营养琼脂上垂直传递20代;在2组不携带耐药菌的SPF鸡消化道内分别接种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接种后混合饲养。 【结果】发现耐环丙沙星(CIP)和恩诺沙星(ENR)菌株的GyrA基因表达的氨基酸第73和78位发生改变,parC基因表达的氨基酸没有变化;对TE、AMP、SXT的抗性能够在大肠杆菌之间水平传递,TE的结合传递频率为3×10-7;连传20代后菌株耐药性不变;耐药菌接种后3d,2组鸡均分离到接种的菌株,但随时间推移,耐环丙沙星的菌株逐渐减少,23d后消失。 【结论】表明细菌对氟喹诺酮药的耐药表型与Gyr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细菌的非染色体耐药基因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递,耐药菌能在鸡群中迅速扩散,但如果没有抗菌药的压力,又会很快从宿主体内消除。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