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应用温、光敏感核不育系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是杂交水稻近期发展的趋势。一些育种家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且已取得很大进展。1973年,石明松在粳稻“农垦58”中发现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福建农学院1986年也从籼型早稻“5460”群体中发现一些雄性不育株。对这些不育株,1986-1987、1987-1988年冬春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人工气候室进行初步鉴定、选育,但因条件限制,只结合在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的人工气候室中试验,采用温度固定,长短两种光照处理,“5460”和“M58S”作为对照,试验结果曾认为是光周期敏感核不育籼稻。1988年,我们在福州金山自然条件下对此核不育系作不同长短的遮光处理,结果7-8月高温期间各处理均表现不育,为此进一步提出在较高温度、长日照下表现不育,而在常温、短日照下表现可育。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