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人,孟庆玉,谢水仙,杨华安,汪可宁,袁文焕,宋位中,杨家秀,李艳芳,杨世诚
3150 阅读
0 点赞
本文报道了1977年以来对洛夫林10、13等“洛类”品种有毒菌株的筛选、研究结果。继1983年发现条中28号后又陆续发现7个对“洛类”品种有较强致病力的条锈菌小种类型,可分为洛10、洛13两个致病类群。它们对我国鉴别寄生、生产和后备品种、高代品系、重要抗源的毒力均有重要区别,对 “洛类” 品种及其后代的毒力也不尽一致。证实两类群的出现和发展是“洛类” 品种“丧失” 抗条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