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来源 1990年,我们在新郑市两个农户院内各看见一株30~50年生杏树,树体矮化,果个特大,甜仁,农户称其为大巴达杏或水蜜巴达杏。农户从未人工浇水、施肥和喷药,丰产性一般,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1999年,我们又先后在新郑市薛店、梨河、八千等乡镇的农田里发现成片大巴达杏,共约300余株,树龄均为2~3年生,有杏砧也有桃砧,平均株产 2 4~6kg,早果丰产,这才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通过6年来的系统观察,于2004年5月底至6月初将该杏暂定名为“特大短枝巴达杏”,并组织 12 位果树专家和300多位果农进行观赏、鉴评。大家认为其综合性状超过了至今引入我国的许多欧洲杏品种,极有发展前途,建议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