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川梨资源丰富,山区及半山区农民常就地嫁接建成梨园。多采用劈接法嫁接,接穗一般留芽 2~3个,长 7~10cm。但由于人们常上山打柴、割草及放牧,较长而缺乏保护的接穗常被碰撞,造成嫁接成活率低。为此,笔者进行了不同嫁接方法的比较。试验于1998年2月上旬在大理市下关镇进行,供试梨品种为砀山酥梨。设多芽劈接、单芽劈接、单芽切接、单芽腹接及嵌芽接等5个处理。多芽劈接的接穗留芽2~3个,长7~10cm。单芽劈接、单芽切接和单芽腹接的接穗长3~4cm。每处理嫁接30株适龄川梨,每株接1枝接穗。为防止接穗失水,全部采用全包扎,即除露芽外,用塑料薄膜条将嫁接口及整段接穗均包扎。采用腹接和嵌芽接时,保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