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大略偏扁,阔倒卵状,横径13.5~16.9cm,纵径9.5~12.9cm,单果重900~1300g;果顶部广平,柱区微凹;基部圆平,蒂周围有分布均匀的放射状小沟纹;果面橙黄色至橙色,平滑,油胞较密,大小相间、微凸,富浓郁香气;果皮厚1.5cm,海绵层乳白色,稍松、易剥;中心柱较大,充实,圆形或长圆形,囊瓣13~14瓣,肾形,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剥离较易;汁胞粗大,浅绿白色,棒状、披针形或纺锤状;果实可食部分占全果52%~60%,100ml果汁中含糖8.5~9.4g,维生素C 80~92.8mg,含柠檬酸0.32~0.45g,可溶性固形物10.2%~11.5%。果肉质嫩、汁多、化渣、味甜酸低,清香,余味带麻苦味,品质中上。种子多,每果60~130粒不等,略偏小,马齿状或不规则三角形。

树势强健,树冠伞状至半圆形,树体较开张,成年树高与冠径约在6m左右;树干多纵沟和棱起,也有较圆整,主、侧枝弯曲度大,常有小瘤状隆起;枝梢节间较短,具短刺,枝冠外围中、下部枝条多披散下垂。叶片较大,质地偏厚,椭圆形或长卵状,平均长11.4cm,宽6.8cm;先端尖圆或钝尖,凹口小;基部圆形,翼叶大小、形态不整齐,有心脏形、匙形和倒披针形。花大,水平径(平均)5.8cm;雄蕊多数离生,部分联合。

梁平柚果实降酸快,可食期较早,一般气候条件下,果实约在9月中下开始着色,中秋节前后即可食用,但此时麻苦味较重,真正充分成熟要到1月中下旬,果面色泽呈橙色时,完熟后麻苦味大部分消失,品质好转。

梁山平顶柚通称梁山柚,1952年梁山县更名梁平县后,也有称谓梁平平顶柚或梁平柚。据四川省档案馆资料和《梁山县志》记载,梁山平顶柚系清朝乾隆末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间,由梁山县进士刁思卓在福建邵武任知县时引回柚苗3株,经栽培繁衍而形成的地方品种,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四川广安的白市柚,系1943年从梁山引入的平顶柚,新植于该县白市乡,后传播于广安全县,故称白市柚。四川达川市的安仁柚也属同一情况,最早由梁山引入到该县安仁乡而得名。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