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圆球形或卵圆形,纵径5.2~5.9 cm,横径5.4~6.1 cm,果重100~130 g;顶部浑圆,顶端印圈明显或不明显;基部较狭,果蒂平贴果面;果面橙黄色,较粗糙,有10多条由长短、宽窄、深浅不一的沟纹,沟纹大多由蒂部延伸至果身中部及果顶,其中有3~6条沟纹较深而明显,沟纹着色较迟,所以果实开始着色时果面呈黄绿色的柳纹;当果实充分成熟后,柳纹亦转为橙黄色,但色泽仍较浅;油胞细密、微凸;皮厚0.23~0.28 cm,质较韧而极难剥离;囊瓣10~12瓣,大小较一致,彼此不易分离;中心柱充实,直径0.8~1 cm;汁胞细小,瘦长,橙黄色,质脆嫩,汁较少,味甜,有香气,但渣较多;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2%~15%,每100ml果汁含糖10.8~13.6 g,酸0.4~0.6 g,品质优良。种子6~11粒,退化或发育不饱满的种子较多。果实成熟期11月至12月中旬。
树冠半圆形,较开张,树势中等;主干褐色,较光滑,枝梢健壮,无针刺;叶片狭椭圆形,两端钝尖对称,与暗柳橙相比,叶先端较宽,基部较狭,长7.0~8.2 cm,宽3.5~3.9 cm,叶缘多呈波状,叶色浓绿;叶翼线形不明显。
本品种原产广东新会,《新会县志》(1841年)记载:“甜橙树高丈许……近城源清、礼义两园所产为上……身日字样,自蒂以下有直纹雷曲布者、底有旋纹……亦名雷橙。”所述性状即是现在的明柳橙。明柳橙外观独特,果汁高糖低酸,味甜蜜浓香,向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古老名种。但因果小渣多、株产较低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商品生产,仅在新会和广州郊县等地有小规模种植,供当地消费和小量出口港澳,商品生产规模远不及暗柳橙和“滑身仔”新会甜橙。
对“全柳橙”、“半柳橙”等称谓,是根据其果皮柳纹长度而定的:若其柳纹长度到达果顶者,则称为“全柳橙”;若其柳纹长度仅达果身中部者,称为“半柳橙”。其实生产上并未形成“全柳橙”或“半柳橙”严格分离出来的果园,在同一果园的不同植株,同一植株的不同果实,其柳纹长度、宽窄、深浅和分布并不整齐,“全柳”与“半柳”实不能作明柳橙的两个不同品系来对待,其实只是一种因果而异的“俗称”。
由明柳橙种子所成长的珠心树,所结果实柳纹即消失。由此证明,明柳橙果面的沟状柳纹是暗柳橙的嫁接嵌合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