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象虫,鞘翅目,象甲科。别名:竹笋象甲、杭州竹象虫、一字竹象虫。

生活习性

  •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假死性。

  • 次年6—7月新笋长强后,成虫出土在竹笋上取食、交尾和产卵。

  • 卵多产于笋梢部,产卵前成虫在笋梢咬孔,将卵产入其中,孔口湿或有纤维状突出物,卵经3—7天孵化。

  • 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后钻入土内深8—10厘米深处筑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在土中越冬。

竹象甲(图源:百度百科)

危害

  • 幼虫取食笋肉,被害处即停止生长。

  • 3龄幼虫食量增大,可将笋吃成空洞。

  • 老熟幼虫咬破笋箨入土,2-3天筑成土室,经半个月化蛹,7月即以成虫在土中越夏过冬。

竹象甲幼虫(图源:百度百科)

防治要点

  1. 人工捕捉。对小面积发生的竹林,留养竹笋高3米内,从4月下旬起,在成虫出现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动迟缓,可振落捕杀成虫,并将蛀食幼虫剪除杀死,大大降低虫害。
  2.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绿色威雷300倍液喷洒竹笋。
  3. 营林措施劈山松土。竹象虫出土危害时间一般是在4月,因此,在秋冬两季结合挖冬笋和施冬肥对竹林进行全面的劈山松土,可以直接捣毁象虫土室,改变越冬环境,使越冬成虫大量死亡,同时,促进竹林多行鞭孕笋,增强抗虫性。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可逐年压低象虫的为害。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