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轮斑病是由病原真菌 Pseudofabraea citricarpa 造成的毁灭性病害。

症状

  • 该病主要危害柑橘叶片,常引起大量落叶。

  • 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斑点,后随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近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中部渐变为白色,叶片背面病斑边缘有黄色晕环。

  • 后期叶片背面病斑中央密生黑褐色茸毛状小点,呈轮纹状排列。

  • 严重时,多个病斑联合成大斑,发病叶片易脱落。

柑橘轮斑病(图源:新浪网三农粮心)

传播途径及其发病规律

  • 一般情况下,成熟春梢叶片受到的伤害较严重,夏秋两季的伤害相对较轻。

  • 症状开始出现于12月中旬,并且越来越重,病情高峰为2月的下旬到3月的中旬,3月中下旬,生病的叶子基本会掉光。

  • 调查表明,冬季早春病害最为严重,高温季节不常见。该疾病的发生会在低温冷冻损伤的年份中更容易发生。同时,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如果降水增加,也容易增加感染疾病的危害。

  • 在某些试验厂区,年份比较持久的大树或老树会非常容易生病;幼树、壮年树发病的几率很小。

  • 除此之外,柑橘轮斑病在栽植密度较大、通风透光不好的柑橘园里面发生的情况比较多。

防控要点

  1. 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壮树势。据多年观察发现,柑橘轮斑病与炭疽病一样属于弱寄生性病菌,只有在柑橘树体衰弱的情况下,才会造成大发生。因此,要重视科学修剪、配方施肥、防病治虫、抗旱防涝、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的落实,以培养健壮的柑橘树体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防治轮斑病等病害的根本措施。

  2. 重视果园清园,减少病源。在柑橘春梢萌芽前,结合春季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并收集烧毁,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修剪后喷施1次45% (w) 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以加强清园效果。

  3. 科学修剪,合理间伐。在修剪中推行“透光剪”,以打开“天窗”,使树体树冠处于良好的通风透光状态;如因栽植密度过大而出现郁闭现象,应采取隔株或隔行间伐进行“密改稀”。

  4. 做好药剂防治,防止病菌侵染。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可分别在8月中下旬和11月中下旬树冠喷施1~2次保护性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在感病比较重的橘园,在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春梢抽发生长期喷药1~2次,以保护春梢。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