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芽枝霉斑病,是在陕西省城固县部分柑橘产区新发现的一种真菌性叶斑病害,常引起柑橘大量落叶和枯枝,影响柑橘树势和产量。

症状

  • 发病初期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环,多见于叶背面。

  • 随病斑扩大,形成大小约2.5-3毫米×4~5.5毫米的圆形或不正圆斑,少数亦可愈合为不规则大斑。病斑褐色,边缘深栗褐色至褐色具釉光,微隆起;中部黄褐色至灰褐色微下陷,由褐渐转为深褐色,后期长出污绿色霉状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病部透穿叶两面可见,其外围缺黄色晕圈,病健组织分界明显,以此与柑橘炭疽病和溃疡病相区别。

  • 天气潮湿多雨时,病斑上密生黑褐色霉丛(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同时病叶变褐色霉烂。气候干燥时病叶多卷曲并大量焦枯脱落。严重时整枝枯死。病叶霉烂时还诱发炭疽病和其他腐生霉菌滋生,从而加速霉烂。在矢尖蚧雄虫蜕皮壳附近常易发生。

柑橘芽枝霉叶斑病(图源:微农资网)

柑橘芽枝霉叶斑病(图源:天天学农学农君)

发病规律

  • 此病可为害,温洲蜜柑、甜橙、柚、佛手、红桔、柠檬等。

  • 病菌以菌丝在病叶和落叶上越冬,翌年通过风雨、气流传播蔓延。本病在春未夏初发病最重,高温季节发病较轻。

  • 病害发生轻重与寄主生长阶段和树龄有关。一般柑桔春梢、成熟叶片受害较重;夏梢及嫩叶受害较轻。20年生以上的大树或老树发病普遍;幼树、壮年树很少发病。

  • 凡栽培管理差,其它病虫为害重的,以及地势低洼、积水,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

  1. 冬季清除橘园地面落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l000倍液,连喷2~3次。

  2. 加强桔园肥水管理,适时排水灌水,不间作高秆作物,及时间伐郁闭树冠,合理施肥,夏秋季防日灼,冬季防冻,以增强树势。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合理剪枝,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同时注意排灌等措施,均有助于对本病的防治。

  3. 注意果园卫生。修剪掉的病枝病叶,要及时烧毁,以减少病源。

  4. 发病初期,0.5%等量式波尔多液,连喷2-3次,均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