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蚕微粒子虫(Nosemabombycis,Nb)连续感染桑尺蠖(Hemerophilaatrilineata)24次后,获得孢子显著变粗短(P<0.01)的形态变异株(24Nbh)。Nb与24Nbh的侵染性及表面蛋白的比较研究表明,24Nbh感染2龄起蚕(Bombyxmori)的感染中浓度(IC50)为1.98×104spores/ml,而Nb为1.72×103spores/ml,即Nb连续感染桑尺蠖24次后对家蚕的侵染性下降了11.5倍。24Nbh回复感染家蚕一次后的孢子,对2龄起蚕的IC50与Nb对照相差6.9倍,即对家蚕的侵染性又快速恢复;与24Nbh相比,孢子长径及长短径比虽然显著回复(P<0.01),但仍小于Nb(P<0.05)。SDS-PAGE显示,Nb和24Nbh孢子表面蛋白的带型基本一致,均有4条主带(12kD、17kD、30kD、33kD),但在量上差异明显。2D-PAGE显示,当上样量均为120μg时,二者孢子表面蛋白都以中偏酸性蛋白(pI5~7)为主,但表面蛋白在量和种类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发现5个可疑的差异蛋白点,推测这种差异与微孢子虫的侵染性变异有关。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