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大,亚球形或倒阔卵形,横径15~22cm,单果重800~1 400g;顶部圆钝或稍平,柱点附近微凹,略具放射沟纹,花柱多宿存;基部斜削或圆钝,蒂青绿色,紧贴果面或稍凹陷而生,3~4裂;果面黄色,油胞圆形,密而微凸;皮厚2.5~3cm,海绵层白色;囊瓣13~14瓣;中心柱充实,宽0.7~1cm。种子65~84粒。主供采集青果药用,采收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此时果径6~9cm,果梗粗0.4cm,表面绿色,密生茸毛。
小乔木,15年生树高5.5m,冠径6.5m,树冠圆头形;枝条开张,具短刺或无刺;叶长椭圆状,宽大,长13~15cm,宽6~7cm。无叶总状花序为多,每花序有花数4~10朵。
化州桔红有文字记载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拾遗》(1765)。因称桔红,很容易误认为是由红桔或朱桔之类的果皮制成的中药。近来调查表明,化州桔红是柚非桔。
有的中药材文献上把化州桔红订为柚的变种,称Citrus grandisvar.tomentosa。
化州桔红分正毛和副毛两个品系,一般认为正毛桔红药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