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长椭圆形,似腰鼓状,中等大,纵横径6.5cm×6.4 cm,果形指数0.95~1.05,果重154~175 g;顶端圆平,柱点中大,黑色,微凹;基部浑圆,基端浅凹或平生;萼小,紧贴果面;果面深橙或橙红色,较粗糙;油胞中大,密生,微凸;果皮厚0.37 cm,海绵层黄白色,较难剥离;中心柱小,半充实;囊瓣梳形,9~10瓣,整齐,囊壁薄而脆;汁胞披针形,橙色,排列整齐;果肉柔嫩多汁,酸甜适度,风味浓,富清香;果汁率49%,可食率69%~74%,每100 ml果汁含单糖4.6 g,双糖4.5 g,全糖9.1 g,柠檬酸0.86 g,可溶性固形物11%~12.5%,维生素C 48.0 mg,固酸比12.8∶1,品质上等。种子平均6.5粒。果实着色期10月上旬,成熟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果实耐贮运,贮藏至次年4~5月,品质仍然良好。丰产。
生长势较强,43年生树高4.9 m,冠径5.5m×5.9 m,干周68 cm;枝条长壮,略披垂,刺短小而稀。叶片长椭圆形,平展,浓绿色,中等大,叶长7.9 cm,宽3.1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浅波状锯齿,背脉凸出,翼叶略狭,柄较长,平均1.3 cm。
锦橙果实因状似鹅蛋,故称鹅蛋柑。它是我国著名的甜橙良种之一,也是我国推广的主要甜橙品种,除广东、广西、福建等溃疡病区外,其他能栽培甜橙的省,区均可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橙红色,果形美观,汁胞柔软化渣,酸甜适中,味浓多汁,具香气,果实出汁率高,鲜食品质和加工性能好。成品果汁的色泽橙黄,组织均匀,热稳定性好,具香气,无苦味。
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的江津地方甜橙选种中,将果实长椭圆形的甜橙多称作鹅蛋柑,当时选得有许多株系,如鹅蛋柑8号、18号、20号、26号等等。其中综合性状最优良的是20号和26号,便以鹅蛋柑之名在生产上推广。1962年,鹅蛋柑首次以‘锦橙’,英文名为”Satin Oranges”的商品名运销到香港,1963年改为“Glorious Oranges”,原意是本甜橙产自盛产丝绸,素有‘锦官城’之美称的锦城四川成都。当时的锦橙,实际上是以鹅蛋柑20号和26号为主的混合产物。1973年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一书的审稿会上,才将鹅蛋柑20号和26号分别正式命名为先锋橙和锦橙。因此锦橙在1975以前的繁殖推广中,品种较为混杂,真正纯系锦橙生产上较少。1985年以后,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锦橙才多以优系或单系繁殖。
上世纪70~80年代,通过广泛的群众性选育种工作,在锦橙群体中选出许多少核或无核、不同成熟期、大果优质的优系,其中生产上推广利用较多的有:铜水72-1、蓬安100号(新秀)、北碚447、渝锦橙、开陈72-1、晚锦橙等,因果形整齐,果色深,少核,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高,为种植者和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