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中等大小,不很整齐,扁圆形至高扁圆形或倒阔卵状扁圆形,通常横径5.2~6.3cm,纵径4.2~4.85cm,单果重43~81g;果顶平,顶端广浅凹或浅凹;基部钝圆,蒂周有短而浅放射沟,沟间隆起呈丘阜状或呈短颈状;果面较粗糙,橙黄色或浅橙色;油胞较密,微凸,凹点大且稀;果皮包着较紧,易剥离,中等厚,厚0.3~0.35cm,油腺破裂后有刺鼻异味;海绵层不易龟裂;桔络较少;中心柱大,空虚,星芒状,偶有半充实;囊瓣8~10瓣,肾状,囊壁薄、易脆裂;汁胞短粗,倒长卵状或糯米状;果肉橙色,柔软汁多,味淡甜带酸,有特殊香气,果渣少;果实可食率60%左右,出汁率46%左右,可溶性固形物8%~9%,100ml果汁含糖7.5~8.0g,酸0.65~0.80g,维生素C 18~22mg。种子多数,每果18~33粒,椭圆状倒卵形或倒长卵状,饱满;背部表面有不明显稀网纹;基嘴短尖或短鳍状;胚1~4枚,单多胚型或多单胚型,子叶绿色至淡绿色,胚绿色。果实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成熟。

树势中等,树冠圆头形,较开展,枝梢偏软,针刺少而短小或无刺。叶片较小,狭椭圆状或尖卵状椭圆形,长5.0~5.5cm,宽2.1~2.5cm;先端渐尖呈短尾状,顶凹明显或较明显;基部楔形或狭楔形;翼叶线形,叶柄0.45~0.90cm长。花型小,开张径1.5~1.85cm(水平径2.5cm左右);花瓣通常反曲;雄蕊17~20枚,花丝2~5枚联合成束。

本品种为单胚和多胚混合型土柑,基本特征与普通栽培土柑一致,仅果实形态特征由于环境不同略有差异。本类型零星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西北部、云南昭通地区老柑桔园或农家,均由实生繁殖而来,极可能为土柑的实生变异。通常单胚率为17%~54%,四川夹江县的黄把土柑、四川雷波县的粑粑土柑单胚率分别达到75%和90%。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